教师心得:巧用方法为教学提质增效
课堂效果是课堂教学的生命,在“双减”政策下,能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,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,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。因此,教师要积极思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,做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,让学生学有所得。
江门市紫茶小学 张卫萍
巧创情境 提高兴趣
【资料图】
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。在教学中,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,运用不同的方法,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,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。
在教学中,教师要适时给学生创设情境,让学生在特有的情境中领悟文字的意义。例如,在教授《青蛙卖泥塘》一文时,青蛙大声吆喝卖泥塘的“吆喝”一词,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。学生不只要知道其字义,更要深入理解“吆喝”这个词在生活中如何运用。这时教师可以尝试提问:“哪个同学能模仿青蛙吆喝卖泥塘呢?”学生在一开始可能无法模仿到“吆喝”的精髓,老师在赞扬勇于表达的孩子后,就需要“亲自上场”,用双手在嘴巴两侧做出一个喇叭状,面向学生大声吆喝起来:“卖泥塘喽,卖泥塘!”教师示范后,再让孩子去尝试吆喝叫卖文具、水果、课外书等物品。这样先让同学们理解词义,再由老师进行示范,学生在模仿实践中就可以把“吆喝”这个词的意思理解透彻。在课堂上创设类似的模仿情境,让学生更好地品味出不同词语的韵味,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学习字词的兴趣,加强学生理解和运用字词的能力。
置身文本 切身体会
在教学过程中,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,可让学生置身文本,切身体会课文内涵。
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《记金华的双龙洞》一文中,为了让学生有置身于洞中的感受,体会文中描述的孔隙有多么窄小,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学生肩并肩紧贴坐好,想象自己的凳子就是船,模仿仰卧在船中,教师也可以同步播放流水的声音,让学生紧闭双眼,发挥想象力。过程中学生不用移动,而教师则需要“实时讲解”:“我们进入孔隙了,左右和上方的山石正朝我们挤压过来。”“千万不要动,避免撞到额角、擦伤鼻子。”学生通过感受教师营造的情境,能更加深刻地品味出文章语言的韵味。
重视思考 拓展思维
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,学生在读书中必须学会提问、学会思考。
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提出,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、思考问题。例如在教授《豆荚里的五粒豆》时,教师该怎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这篇篇幅较长的文章呢?其实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题目来提出问题,带着问题来阅读全文。学生可能会提出:“豆荚里为什么有5粒豆而不是3粒豆?”“5粒豆各有怎样的故事呢?”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,对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能起到一定帮助。在教学中,教师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提出相关问题,结合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,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课文。当然,提出的问题可以针对课文内容,可以针对写法,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等不同角度。
联系生活 课内外相结合
课堂教学不只是为了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,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做到回归生活,回归到社会“大语文”。
例如,在教授部编版三年级《秋天》时,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“找秋天”,譬如在秋天里可以看到什么特别的事物?听到什么特别的声音?或者嗅到什么特别的味道?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生活中秋天的景象,积累关于描写秋天的诗词,尝试自己写一首关于秋天的小诗,或者写一写四季的美丽景色等。
“双减”政策下,教师不但要注重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,更要注重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方法,提升课堂教学效率,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,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相结合,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。作为教师,我们要与时俱进,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,帮助学生在新时代中实现全面发展。
标签: